鲁成银谈梅州茶叶品牌建设:整合、规划,再出发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鲁成银谈梅州茶叶品牌建设:整合、规划,再出发

  “第一次听到‘暖肚茶’这个名称,就觉得很特别,让人不知觉产生想要了解这个茶的欲望。这就是给品牌取一个好名字的效果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、二级研究员、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鲁成银说。

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、二级研究员、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鲁成银

  据悉,有一次梅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张爱军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鲁成银交谈,聊到当地老百姓对梅州绿茶有“暖肚子”一说。

  鲁成银认为:“梅州绿茶很有特色,既有历史基础,也有工艺特点。既然当地老百姓称之为‘暖肚茶’,那必然有一定的根据。”

  基础:梅州绿茶既有历史基础,也有工艺特色

  广东产茶历史悠久,茶叶是广东省最具特色优势的经济作物之一,历来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。目前,广东特色茶叶产业主要有粤东地区优质乌龙茶,粤北地区英红九号特色红茶,粤东北客家地区特色绿茶,珠三角地区江门新会柑普茶等四大优势类型。

  “梅州的绿茶非常特别,它的传统制作工艺与普通炒青绿茶的制作工艺多了一道‘炒’,所以它会更香,所以也有‘炒香’的美誉。”鲁成银说,梅州悠久的种茶历史,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制茶工艺,拥有大埔西岩茶、丰顺马图茶、梅县清凉山茶、平远锅叾茶、南台茶、蕉岭黄坑茶等九大历史名茶。

  “这些靓丽的历史名茶品牌,其实都是梅州茶。”鲁成银认为,梅州茶品牌以县域命名过于繁复,其在制茶工艺、标准上基本都是相同的。这个情况,打造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对梅州茶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。

  差异化发展:越放越暖肚,或许是一个方向

  “新茶时饮,很有炒香特色;三年后饮,甜度依然很好。”鲁成银介绍,同一款梅州绿茶,他放了三年再喝,对比发现梅州绿茶拥有“放一放也是好喝的”特点。这是梅州绿茶的一个亮点,也是当地老百姓所说“暖肚子”的表现。陈放三年后的梅州绿茶,汤色比新茶要稍黄,口感更醇,苦味和涩味褪减。

  鲁成银解释,云南普洱生茶是晒青绿茶,通过当地特殊的加工,使其拥有“越陈越香”的品质特征。而梅州绿茶的特殊工艺,也让它陈放前后呈现出不一样的品质特征。以这个为线索,梅州绿茶可参考普洱生茶的工艺,控制炒的度,使其留有余地存放,或许能成为有转化空间的老茶。

  “可以肯定的是,梅州绿茶新茶与陈放后的茶都各有特色,它独特的制茶工艺使其香味、品质都非常耐储藏。但是梅州绿茶是否能作为老茶来发展,还需要专业团队的规划设计。”鲁成银说。

  整合再出发:政府引导,企业响应,专家技术支撑

  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是梅州市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,是富民兴业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如何让这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、造福一方百姓,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重要抓手。

  鲁成银认为,广东省已经打出了比较有特色的潮州单丛、英德红茶、江门新会柑普茶等茶叶品牌,梅州茶再走红茶、乌龙茶的路线可能就落后了。“客家炒绿”“客家炒香”“梅州暖肚茶”都是梅州绿茶的特点,在梅州茶产业的基础上,整合绿茶,做差异化发展,主抓一个重点做规划,重新再出发是当前梅州茶叶品牌建设需要走的步骤。

  “品牌建设需要政府、茶企、科研机构一起发力。”鲁成银指出,政府应该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工作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,做好品牌主导策划、顶层设计、人才培训以及资金保障。茶叶企业为生产主体,在茶叶品质标准上要保持稳定,在市场营销、品牌推广方面需要积极进取。科研机构专家则需要在其中提供智力,研究适合该茶叶发展方向的加工工艺技术,做技术支撑。

  注:内容来源广东头条新闻资讯平台-南方Plus,作者钟敏婷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